湖南湘潭:福彩公益金托起孤残儿童新希望 来源:网络 编辑:马俊冬 时间:2025-03-07 12:37
在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多功能教室内,10岁的脑积水患儿晨晨正专注编织中国结,灵巧的手指翻飞间,彩绳逐渐成型。这个曾被判定“难以融入社会”的女孩,如今已是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她的蜕变,映射着湘潭市福彩公益金赋能孤残儿童成长的温暖实践——通过特教课堂、智能康复、社会融合三大支柱,托举起特殊群体的成长希望。
特教课堂:从“生命启蒙”到“社会融入” 2018年,湘潭市社会福利院依托福彩公益金开设特教班,为30余名孤残儿童定制“一人一案”成长计划。教室墙上张贴的个性化课表揭示着教育康复的巧思:数学课化身“超市购物”情景模拟,生活技能课以系鞋带比赛激发兴趣,情绪管理则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渗透。 “我们不做统一进度,只做精准突破。”特教老师展示的课程记录本上,每个孩子的阶段性目标清晰可见。数据显示,特教班82%的学龄儿童通过评估进入普通学校,较项目开展前提升近40个百分点。 康复中心:科技赋能见证生命奇迹 1100平方米的儿童康复中心内,科技与温情交织出生命的律动。3岁重度运动障碍患儿程程在感统训练室攀爬阶梯,肌电生物反馈仪实时追踪的肌肉活动曲线逐渐趋近正常值。23类专业设备中,吞咽神经电刺激仪等尖端器械均由福彩公益金专项采购,每年为200余名孤残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服务。 “76%的脑瘫患儿治疗后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康复治疗师指着一组对比视频介绍,画面中曾经蜷缩的孩子已能独立行走。湖南省残联的定点服务机构认定,见证着这里从“养护”到“治愈”的跨越。 公益生态:从“输血式救助”到“长效化赋能” 近三年,湘潭市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350万元,构建起“45%硬件升级+30%专业建设+25%社会融合”的精准支持体系。资金流向背后是机制创新:特教康复团队引入高校督导制,“模拟家庭”项目招募爱心父母提供情感陪伴,新建的“青少年职业孵化站”将开设烘焙、园艺等技能课程。 随着新一年预算落地,更多变革正在酝酿:与三甲医院共建的远程诊疗中心即将启用,社区融合项目“周末家庭”已吸引127个爱心家庭注册。湘潭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周振表示:“我们要让每分公益金都转化为可感知的成长力量,当制度性保障与专业化服务相遇,相信每个曾被命运薄待的孩子,都能拥抱属于自己的曙光。”(李明)
|
中国文化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不良信息举报| |
![]() |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报网 wenhuabao.com.cn 合作qq:3367874305 举报邮箱:918825737@qq.com Copyright 2012-2021 中国文化报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