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东:家风如镜照初心——藏在生活细节里的清廉传承 来源:网络 编辑:马俊冬 时间:2025-05-23 17:34
在邵阳邵东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有这样一群干部职工:他们将父辈的谆谆教诲化作廉洁从政的行动指南,用几代人的坚守筑起抵御腐败的铜墙铁壁。唐文娅、贺娅婷、刘雨聪,三位不同岗位的干部,用各自家庭的廉洁密码,诠释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家风传承。 “修地球”的警钟:农民父亲种下敬畏之心
(图为唐文娅带伤走访贫困客户) “要是违纪违规,就等于‘又回去修地球’,还会让子孙三代抬不起头。”这句带着泥土气息的家训,是邵东市局(分公司)局长唐文娅的人生信条。出生于邵阳县农村的她,至今记得父亲弯着腰在田间插秧的背影。这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用最朴实的比喻为女儿划定红线。2023年,她为双亲操办70大寿时,父亲提前半月立下“只请直系亲属、不收礼金、不讲排场”的规矩。宴席当天,当乡邻带着花炮红包前来祝贺,这位古稀老人追出半里路退回红包,布满老茧的手攥着红包边缘,语气却如磐石般坚定:“心意领了,规矩不能破!” 今年公公离世,她严守“白事简办”家训,婉拒所有管理对象吊唁。如今她与家人定下“三不”原则:不接受管理对象宴请、不插手企业经营、不泄露工作机密。丈夫作为电信数据工程师,常以“我的防火墙守护数据安全,你的防火墙守护政治安全”互勉,这对伉俪将廉洁底线化作生活默契。 调任邵东后,邵东复杂的商业环境,对唐文娅来说是更为严峻的廉洁考验。某零售客户将烟卡夹在文件袋中送进办公室,她当场退还并严肃批评;管理对象以“业务交流”名义邀约饭局,她以“单位有规定”婉拒。最让她警醒的是从事纪检工作的胞弟提醒:“你掌审批权,我扛监督责,全家都在‘刀刃’上,不能出差错!”这份来自亲情的监督,让她在邵东商业活跃的浪潮中始终保持清醒,以法律为尺,以廉洁为基,为自己锻造了一套坚不可摧的防腐约束链。 碎布西装里的清贫哲学:退休干部的“吝啬”人生
(图为贺娅婷与丈夫一起研究育儿方法) 在客户服务分部副主任贺娅婷的记忆里,父亲的西装内衬总露着一截花布——那是母亲用床单碎布缝制的。这位军转干部宁可骑着二八大杠往返30里上班,也绝不使用单位公车。某个傍晚,他突然关掉家中电灯,带着全家蹲守阳台,只为拒收合作单位的“敲门礼”。如今退休17年,老人回到乡下亲手盖起的小院瓜果飘香,却始终保持着“宁可清贫自乐”的底色。 “前阵子单位处理了几个干部,你都见过的,原本多优秀啊……”老人抚摸着亲手栽种的梨树,向女儿讲述反面案例时的叹息,比任何廉政课都震撼。当同事因收受节日红包被查,他翻出那件碎布西装:“看看,清白做人才能睡得踏实。” 这种言传身教早已融入贺娅婷的家庭教育。某日,读小学的儿子拿着购物小票找她报账:“圆规6块钱。”她接过小票时却发现标价5元。当晚,全家召开“家庭会议”,父亲从工具箱找出皮尺:“做人要像这把尺子,刻度必须准。”母亲则端来两碗清水:“清白和浑浊,一碗就能照见。”这场特殊的家风教育,让少年明白了“6元与5元”背后的分量。如今,孩子书包里总装着父亲手作的竹尺,刻度因常年使用已模糊,但“做人要准”的道理却愈发清晰。 纪检战线的父子接力:家里的廉洁教育
(图为刘雨聪与父亲聊纪检工作) 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刘雨聪的廉洁教育,始于父亲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案卷。“我见过太多人从收一包烟、一瓶酒开始堕落。”入职前夜,身为反贪干部的父亲将这句话刻进儿子心里。十年专卖稽查生涯,刘雨聪面对过塞进抽屉的整条香烟,也遭遇过深夜的宴请电话,但父亲“洪水猛兽”的告诫始终响在耳畔。 当父亲转任纪委监委,他也调至单位纪检部门后,这对“纪检父子兵”的交流更显深意。“打铁必须自身硬,自己不干净,查案时腰杆都挺不直。”如今刘雨聪在核查线索时,总会想起父亲办公室那盏深夜不灭的台灯。在最近一次廉政家访中,他向青年员工展示父亲珍藏的《中国反贪调查——第3卷,警示与警言》,泛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正是两代人接力传承的见证。 家风如镜照初心 三个家庭,三代传承,折射出新时代廉洁家风建设的生动实践。从田间地头的朴实警句,到碎布西装里的清贫坚守,再到纪检战线的父子接力,邵东烟草人正以家风“小切口”做实廉洁“大文章”。正如唐文娅在廉政座谈会上所言:“家风如灯,照亮前行路;家教似水,润泽赤子心。”在这片热土上,廉洁家风正化作抵御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守护着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邵东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刘雨聪
|
中国文化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不良信息举报| |
![]() |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报网 wenhuabao.com.cn 合作qq:3367874305 举报邮箱:918825737@qq.com Copyright 2012-2021 中国文化报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