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安全防护网 护航野外驻训行稳致远 来源:网络 编辑:马俊冬 时间:2025-08-11 17:44
近日,西藏军区某部在野外驻训期间,深入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聚焦用火、用电、用油三大安全重点领域,通过强化教育警示、完善制度规范、深化隐患排查、实战化应急演练等多项举措,全方位织密安全防护网,为驻训任务安全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多维教育强意识,筑牢思想“防火墙” 野外驻训环境复杂,为切实提升全体参训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教育作为驻训“必修课”,构建“理论授课+案例警示+互动研讨”三位一体教育体系。邀请装备技术骨干开展专题授课,围绕野外环境下用火用电用油的风险特点,系统讲解《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电气设备操作规范》《油料安全储存指南》等法规制度,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因用火不慎、电气故障、油料泄漏引发的重大事故案例,通过视频复盘、数据对比、情景模拟等方式,剖析事故根源与教训,强化警示教育效果。 西藏军区某部利用“安全教育”“班排讨论”等载体,组织官兵结合驻训实际分享安全防范经验。通过“隐患大家找”活动,鼓励官兵以“放大镜”视角排查身边潜在风险,还有创新开展“安全情景短剧”,由官兵自导自演违规用火用电引发事故的场景,以沉浸式体验加深安全认知。此外,单位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野外驻训安全手册》,通过教育、电子屏等渠道推送安全知识,实现安全教育全覆盖、无死角。 二、健全机制抓规范,织密制度“责任网” 在制度完善方面,该部结合野外驻训实际,坚持将制度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抓手,制定《野外驻训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用火用电用油全流程管理标准。在用火方面,实行“审批—监管—验收”闭环管理:所有野外用火需提前填报《用火申请单》,经安全管理部门实地勘察、审批同意后,在指定区域设置防火隔离带,配备灭火器材,并安排专人全程值守;用火结束后,由值班员严格执行“三次检查、两次覆盖”(检查余火、检查周边、检查隐患,沙土覆盖、用水浇透),确保火灭迹消。 用电管理方面,组建专业电工小组,对驻训场电气线路进行标准化改造:采用阻燃电缆铺设架空线路,规范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和配电箱;建立“日巡查、周检测、月维护”制度,重点检查线路老化、设备过载、私拉乱接等问题。油料管理严格落实“五定”原则(定人、定库、定车、定账、定责),设立专用油料储存区,配备防雷、防静电、防泄漏设施,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加注油料时,严格执行“熄火、断电、禁火”操作规范,确保全程无安全隐患。 三、全域排查除隐患,拧紧风险“安全阀” 驻训过程中,为确保隐患排查不留死角,成立由主官挂帅的安全督导小组,采取“拉网式排查+重点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驻训场展开全覆盖检查。检查内容涵盖用火区域安全距离、电气设备接地电阻、油料储存罐压力值等30余项指标,并运用红外测温仪、漏电检测仪等专业设备,对重点部位进行精准检测。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帐篷内违规使用取暖器、发电机未设置防火罩等隐患,检查组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与完成时限,并建立“隐患整改销号台账”,通过“回头看”确保问题彻底清零。此外,单位还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安全责任区,由干部骨干担任网格长,每日对责任区域进行巡查,实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实战演练提能力,锻造应急“先锋队” 为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围绕火灾、触电、油料泄漏等场景,组织多轮次实战化应急演练。演练模拟帐篷因电线短路引发火情、油料运输车发生泄漏等突发状况,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参演官兵按照预案分工,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有序开展火情警报、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火势扑救等工作。 在演练总结会上,专家组针对处置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如优化消防器材取用路线、加强跨部门协同配合等。各分队根据意见完善应急预案,并通过“不打招呼、随机导调”的方式开展“盲演”,进一步锤炼官兵应急处突能力。某应急救援分队在反复演练中,将火灾初期处置时间由5分钟缩短至2分钟,实现了“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目标。 当前,野外驻训工作正安全有序推进。通过一系列系统化、常态化的安全管理举措,全体官兵的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为圆满完成驻训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单位将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筑牢安全防线,确保部队战斗力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稳步提升。(刘宝山、张晓峰、陈相通) |
中国文化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不良信息举报| |
![]() |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报网 wenhuabao.com.cn 合作qq:3367874305 举报邮箱:918825737@qq.com Copyright 2012-2021 中国文化报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