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QQ
3367874305
 
非遗文化 龙首文苑 国画周刊 书法艺术 文博收藏 文旅美食 新美育 悦读空间
您的当前位置:中国文化报网 > 资讯 >

安徽合肥:乡村“暖心哨兵”的温情守护

来源:网络 编辑:马俊冬 时间:2025-04-16 14:20

  在合肥蜿蜒的乡间小路上,时常能看到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在田埂间来回穿梭,在农舍前停留驻足,鲜亮的红色在田野与村落间十分醒目。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志愿者服务队将安全守护的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村民家中,用脚步织就一张覆盖用电安全、防溺水、食品安全等多领域的“平安网”,以细致入微的服务,守护着乡村的安宁与祥和。

  水域防线:筑牢生命“安全堤”

  “水深危险莫贪凉,防溺知识记心上……”在巢湖沿岸的村庄,“徽映”志愿者们不定期手持扩音器,沿着水塘、河流进行巡回宣传。他们将晦涩的防溺水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方言顺口溜,用接地气的语言,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志愿者们根据不同时段村民的活动规律,选择集市、文化广场等人员集聚的地方,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开展宣传。而在人员稀疏的重点区域,他们仔细检查水域周边的防护设施,排查安全隐患,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村民张德发对此感触颇深:“这些年轻人一趟趟来宣讲,连我家娃娃都能背出防溺水口诀了。现在孩子出门玩耍,我也放心多了。”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居多,儿童监管相对薄弱的现状,服务队创新推出“水域包保责任制”。每位志愿者都结对联系重点家庭,定期上门走访,了解孩子的日常活动情况,同时对房前屋后的水域进行常态化排查。

  如今,在巢湖市水竹洼村,曾经危险的水塘周边不仅加装了坚固的防护网,还配备了救生杆、救生圈等救援设备。“家门口的水塘以前让人提心吊胆,现在有了防护网和救生杆,心里踏实多了。”水竹洼村村民王奶奶满脸欣慰地说道。

  银发关怀:从“老有所安”到“食有所护”

  在七十岁独居老人王桂英家中,志愿者鲍斌正专注地更换老旧插座。“插排发烫就是隐患信号,咱们得换成带漏电保护的。”

  他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工具,一边耐心地向老人讲解用电常识,“奶奶,咱不能光把电老虎记在嘴上,还得在生活中注意分寸,安全操作。”志愿者们不仅为老人更换老化的电器设备,还仔细检查线路,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整改,确保老人用电安全。

  食品安全检查同样细致入微。志愿者们定期走进村民家中,特别是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仔细查验粮油食品保质期,清理过期药品。在肥东县长临河镇,志愿者王晓箭在检查时发现一位老人存放的罐头已经过期,他立即向老人说明食用过期食品的危害:“这瓶罐头过期了,不要以为过期一两个礼拜没事,食品安全都是看不见的安全,要防范祸从口入。”

  与此同时,志愿者们还发放图文并茂的安全手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在“银发安全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演示等方式,向村民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了一批懂安全、会宣传的村民安全员。

  安全无小事,守护要长效。如今,在志愿者结对帮扶的多个乡村,“徽映”红已成为村民心中的“安心色”。从水塘边的救生杆到老人家里的新插排,从过道里的应急灯到冰箱里的放心食品,这群“暖心哨兵”用真情守护着一方安康,在广袤乡村书写着鱼水情深的温暖篇章,成为乡村发展中一道亮丽而温暖的风景线。(宋宇 王明礼)

 
 
中国文化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不良信息举报|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报网 wenhuabao.com.cn
合作qq:3367874305 举报邮箱:918825737@qq.com
Copyright 2012-2021 中国文化报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